附子理中丸治疗肠结核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发布日期:2025-01-04 17:19 点击次数:63
临床上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副作用较大.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肠结核的中药. 研究其具体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有助于肠结核的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理中丸治疗肠结核的作用机制.
在TCMSP数据库中分别筛选附子理中丸5种主要药材的有效活性成分, 并从TCMSP及Drugbank数据库中收集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肠结核相关的疾病靶点; 通过Venny 2.1.0在线网站取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重叠靶点作为药物治疗肠结核的潜在治疗靶点; 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在String在线数据库中构建药物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 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拓扑学及可视化分析, 进一步选取核心作用靶点; 使用R4.1.2软件中的"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潜在药物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
从公共数据库中一共收集了附子理中丸活性药物成分共108种, 药物作用靶点254个, 疾病靶点2579个; 筛选出的药物潜在治疗靶点一共134个, 核心靶点10个(AKT1、IL-6、TP53、VEGFA、IL1B、JUN、CASP3、PTGS2、PPARG、MAPK3); 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附子理中丸治疗肠结核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调节相关, 可能参与的功能通路包括白介素17信号通路、氧化应激通路等.
附子理中丸治疗肠结核的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或免疫调节相关, 为日后的临床或基础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